天文望遠鏡廠家經過多年對天文望遠鏡結構的研究,發現望遠鏡的成像原理和構造有很大關系,下面就給大家分析分析這其中的奧秘。口徑:物鏡的直徑,口徑大小決定望遠鏡的集光力與解像力,口徑愈大愈亮,解像力愈高; 焦距:從物鏡到焦點距離,一般以“f”表示,單位為mm.如f=600mm表示焦距600mm; 焦比:口徑(mm)=焦比;相當于鏡頭的光圈,以“F”表示;F值越低,亮度越高; 倍率:物鏡焦距(mm)÷目鏡焦距(mm),物鏡焦距越長,或更換越短焦的目鏡,倍率越大; 光軸:望遠鏡中光路的軸心,若光軸偏斜,望遠鏡便不能發揮最佳性能,嚴重時可能無法成像;
鍍膜:在鏡片表面鍍上一層特殊的金屬化合物,目的是減少反光,增加光線透射率; 尋星鏡:是一支低倍的小望遠鏡同架在主鏡上,利用其視野較廣的特性,方便搜索天體; 導星鏡:主鏡在進行較長時間的觀測時,為了及時糾正跟蹤中的誤差,在主鏡旁設置一個起監視作用的望遠鏡,它就叫導星鏡,導星鏡的口徑、焦距與放大倍數均要比尋星鏡大,視場比尋星鏡小(觀測前同樣需要校調導星鏡光軸與主鏡光軸平行)。這樣,當觀測目標偏離主鏡中心時,在導星鏡中就能反映出來,可以及時將它調回視場中心。